网站首页 翰墨书香 查看内容

莫言: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bdhswh 2022-2-14 13:51 1196人围观 翰墨书香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国人对诺贝尔奖期盼已久,莫言获奖的消息传来,令人振奋。莫言老家山东高密市的文体中心悬挂出了这样一幅横幅:莫言得大奖,中国很高兴。莫言自己也说:“接到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吃饭、有点惊讶。“

其实,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我们一点都不惊讶,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红高梁家族》已深深地打动过我们,更何况在此后的20多年里,莫言以11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9部影视文学剧本和2部话剧作品的发表而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文学的领军者,加之近几年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的学生陈安娜先后将莫言的《红高梁家族》《生死疲劳》等小说翻译成瑞典文,已为莫言走向诺贝尔的领奖台做了一些铺垫。而且早在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文学院发表的《我在暧昧的日本》演讲中就提到了两位亚洲作家,一位是韩国的金芝河,另一位就是莫言。2004年,莫言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著名的“国际写作计划”交流活动。这些讯息表明,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必然,用马悦然先生的话说:“……今年意见比较一致,就是莫言。”我们看到,莫言是一位深沉、厚重的作家,他深深植根于乡土,酷爱脚下这片土地、深谙祖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他获得成功的基石。这里,我们欣赏莫言的两帧墨迹。

图1是莫言手书的源于战国哲学家、合纵抗秦的组织人之一惠施与文哲大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庄子的那段经典对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

莫言

戊子春三月

 

钤朱文印章:“莫言”

 

莫言的这帧墨迹写在印有“荣宝”印章的荣宝斋木板水印花笺宣纸上,在印有两条游动的金鱼和几株飘荡的绿色水草图案的下方用钢笔竖书,在传统的木板水印花笺上用当代的书写工具书写战国人物的话,书画印文相衬托。可谓相得益彰。

图2是莫言手书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莫言录唐诗

戊子春三月

 

铃朱文印章:“莫言”

 

莫言的这帧墨迹也是写在由荣宝斋印制的八格纸上、硬笔竖书,行书字体,流畅飘逸,十分精致。

莫言的这两帧墨迹都写于2008年,一帧写的是战国哲人的名言,另一帧写的是盛唐诗人的佳作,足见莫言对传统文化的钟爱。

莫言的文学作品充满了乡土味,同时深受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如马悦然先生所说:“我觉得莫言对文字的掌握能力非常好,他的《船》还让我想起沈从文30年代写的短篇,非常像。”亦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所言:“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图3是莫言小说《檀香刑》签名本。莫言在扉页的右上角钢笔手书:


 

莫言

2011年9月23日

于高密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长篇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揭示了清朝时期的凌迟和檀香刑这两种酷刑的狰狞与惨烈。小说惊心动魄,雅俗共赏,其民间化、大众化、民族化的特点,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获得了2002年首届“鼎钧文学奖”。

莫言先后于1997年获“大家文学奖”,2005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和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8年获“红楼梦奖”,2011年获“茅盾文学奖”。这些奖项是莫言走上2012年诺贝尔奖领奖台的重要阶梯。正如莫言所言: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

 

莫言(1955-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等。

 

(选自《流淌的人文情怀——近现代名人墨记》,李勇、闫巍著,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