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 你出发了…… ——在黎明前的一阵黑暗中…… 你带着满身燃烧的血泪, 好像在梦中一样, 扑向党呵—— 温暖的 温暖的 母亲怀中…… 这是贺敬之1963年发表的《雷锋之歌》中的一段诗句,诗人满怀激情用炽热的诗句歌颂了雷锋短暂而闪光的一生,揭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意义,这首英雄的赞美诗感染了无数人,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 图1是贺敬之写给《诗刊》主编叶延滨的一通信札,谈的就是关于《雷锋之歌》的修改问题:
叶延滨同志: 《雷锋之歌》节选部份我在原书上已划出,请你审定。 有几行铅笔改过的字,是“文革”后的版本上已经改了的。 另,分章的数字和写作的时间请保留 敬礼 贺敬之 一月廿七日 贺敬之这通信札写在“中国作家协会”信笺上,毛笔竖书,字体潇洒流畅,虽然字数不多,但文意清晰、言简意赅,尤其是写在白色“中国作家协会”航空信封上的“请交 叶延滨同志”及落款,行草字体,大气飘逸,尽显抒情诗人的浪漫风采。 贺敬之的诗歌创作深受诗人田间和臧克家的影响,在鲁艺读书时受业于著名诗人鲁艺文学院何其芳,并在周扬的领导下与丁毅一起执笔创作了歌剧《白毛女》,其中那首《北风吹》中:“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喜儿”这段凄婉的唱腔,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1956年,贺敬之随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一起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在陕北窑洞里,诗人难以抑制重回延安的激情,以对母亲延安的赤子之情一边流泪一边吟唱了一夜,写出了中国现代诗坛的扛鼎之作《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 诗言志,诗言情,诗言理,不同诗人表现各不相同。但有良心的诗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正直,不歪曲事实,诗人贺敬之就有这种特点。《回延安》中的每一句都是真情的表达,如果没有在延安战斗、生活过的真实经历,是很难写出如此抒情的诗句来的,也正如此,《回延安》朴实无华、感人至深的语言成了那个火红年代的强音,感染了几代人。而那首脍炙人口的《西去列车的窗口》,则让人看到了抒情诗人浪漫的另一面: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在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诗人所展现的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鼓舞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志在边疆、豪情万丈,把纯洁曼妙的青春理想融入到大漠孤烟的雄浑壮阔之中…… 不论是当文化部部长,还是当普通百姓,贺敬之都平易近人,保持着山东人的那种质朴、直率、爽朗的性格。他曾这样说:“诗人要有诗人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遇到挫折而低头,逃避现实,郁郁寡欢,甚至一蹶不振,而是豁达与宽容,诗人的胸襟应该像大海一样宽阔、博大、浩瀚,他能经受住任何惊涛骇浪。”晚年的贺敬之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由于健康原因,他很少写诗,有时整理一下自己的旧作。这通信札便是在整理《雷锋之歌》时写给叶延滨的。 贺敬之的诗深受读者喜爱,曾有多本贺敬之诗集出版,图2是《贺敬之诗选》的签名钤印本,贺敬之在书封上毛笔手书:
贺善庆同志 贺敬之 并钤朱文印章:“贺” 2001年,贺敬之被延安大学鲁迅文学艺术院聘为名誉院长。 2002年,贺敬之与艾青、臧克家、郭小川等几位中国诗坛泰斗被第七届国际诗人笔会授予“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03年,贺敬之被世界诗人大会、世界文化艺术学院授予荣誉文学博士称号,以表彰他对诗歌创作和美学的杰出贡献。 贺敬之的故乡山东枣庄建有“贺敬之文学馆”。 贺敬之(1924-),山东峄县人,1939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到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1945年参与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是两位执笔人之一,该剧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曾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剧本》《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和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创作有《回延安》《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等著名抒情诗和《南泥湾》《翻身道情》等著名歌曲;出版有《贺敬之文集》(六卷本)。 (选自《流淌的人文情怀——近现代名人墨记》,李勇、闫巍著,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