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口述历史 查看内容

李德珍:永不忘百姓的掩护之情

hsbd 2022-6-9 21:59 1126人围观 口述历史

 

口述人:李德珍

籍贯:容城县西陈杨庄村

采访人:李友恒

采访时间:2016120

整理人:曹宏君

校对人:陈立利

 

1922415日出生在西陈杨庄。村北边就是南拒马河,那时候,拒马河水淙淙流淌,河堤上绿柳成荫,风景还是不错的。在我爷爷那辈,我的家庭条件应该还算可以,家里有很多地,自家耕作,不遇大灾年,吃穿没有发过愁。爷爷运营着村西拒马河上的西堑村的码头,多少也能挣点零花钱。但在那社会混乱的年代,普通百姓的平静生活没有保证,就像很多影视剧中大户人家衰败的剧情一样。有一年,爷爷被当地的一个土匪绑票,为了赎回爷爷,家里卖了一大半的地,遭此劫难,家道也逐渐衰败下来。几年后,村里闹瘟疫,父亲染病去世,不久我的弟弟出生了。由于我大伯没有孩子,我被过继给了大伯。虽然家道衰败,大伯仍让我跟随村里的一个秀才学习,几年的私塾教育,为我将来从事革命工作打下了文化基础,影响了我的一生。大概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得过一次疟疾(又叫发疟子),几天的高烧过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从此很少发烧闹病,这为我今后的革命工作提供了身体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村里经常会受到日本和伪军的骚扰。每次日伪军进村都会提前放枪,既为自己壮胆,又可以惊扰村里抗日的人们。一次,日军“扫荡”,村里的人们都跑到村北边不远的高坡后躲藏,日军在村边隐约看到坡后有人,就用机枪扫射,就在这次扫射中,我的母亲不幸遇难。从那时起,对日本鬼子的刻骨仇恨,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

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北上工作团来到容城县开展工作,那年我18岁。看到在我村开展革命工作的小青年们背着枪,绑着腿,操着外地口音同村民交谈,问寒问暖拉家常,令我感到非常亲切,非常羡慕。他们那热情高涨的精神,强烈地吸引了我,就主动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工作团的人们也对我这个跑前跑后的后生非常喜欢,决定发展我为工作队员,从此我正式加入到了革命队伍里。在工作团团员的带领指导下,我协助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抗日,征集军粮,管理账目,跑腿儿送情报等等。

参加抗日工作后,我一直在地方从事收缴公粮和地方支援前线工作,我陆陆续续又发展了本村的几个年轻人和我一起工作。地方抗日工作也很危险,一次我从外边刚回到家里,正在洗脸的时候,就被日军围在村里,我把手枪藏在筐里,上面铺上柴火,混在百姓队伍里。村里的人们看到我后大吃一惊,纷纷将我围在中间,用身体掩护,当百姓队伍走出村里,来到一个大坑旁边时,我趁机跳到大坑里,迅速逃离了百姓的队伍。这一次有惊无险,但对百姓的掩护之情,我一直记在心里。

建国后,根据县里工作的需要和领导的安排,我积极投入到各种经济建设工作中去,修水库、建化肥厂、建灯泡厂等,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一直以工作为中心,国家需要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我从未以权谋私过,三个孩子都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安排工作,均在家务农。我像中国千千万万个老一辈革命工作者一样,一生听党的话,为党工作,直至1982年在容城县商业局局长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国家给了我离休的待遇。